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奋进五年】王茂军:“永葆育人和科研初心”

【编者按】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开拓进取,携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各项事业获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长足进步。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推出【奋进五年】系列报道,展现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单位或个人工作取得的实绩。今天推出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茂军教授的五年成长和体会,敬请关注。

我印象很深,2019年4月第十次党代会召开的时候我正在美国访学,而这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我刚好又在美国。

五年前虽然身在国外,但我仍积极关注党代会的盛况,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尤其是看到积极发展“一流学科集群”“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和“智慧农业等交叉学科”等论述后,内心特别激动。

2019年5月1日,我访学回国,刚到上海浦东机场就看到学校智慧农业新专业建设的咨询论证会举行,十分感激学校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回校后,我正式加入了作物信息学教研室,教研室成员年富力强、关系融洽、敢想敢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为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难得舞台。

我认真学习党代会关于“实施一流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培养,点燃学生的科研梦想。这期间,我担任了学校智慧农业本科专业首届班主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我努力关爱学生、悉心指导,做学生的引路人。

5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新课3门,主持学校教研教改项目2项,指导省级创新项目4项。积极参加学校新生开学季“青年科学家面对面”“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我的青铜时代”等活动,同时作为教师代表在新生开学典礼发言。针对研究生,在学院的支持下,开创“组会一刻”活动,强化思政育人,为他们导学导人生。

在科研上,我努力聚焦前沿原创科技引领,紧紧围绕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调控机制开展研究工作。我坚定科研目标,与张献龙院士等一起谋划研究课题,2019年8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此后又分别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

王茂军在实验室(蒋朝常 摄)

如何面向科技前沿、如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一直是我在想也在做的工作。由于棉花纤维品质演化的遗传基础不清、纤维发育的调控网络不明、遗传材料育种利用靶向性不强等问题,造成我国优质棉育种进展缓慢,中高端优质棉一直依赖进口,优质棉是国家棉花产业重大需求。

近5年,我们陆续揭开了棉花纤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演化的遗传基础,鉴定了野生棉中可供棉花育种利用的优质基因,助力突破优质棉育种遗传狭窄的瓶颈;构建了棉花纤维发育的动态遗传调控网络,在经典的“聚合育种”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亚基因组模块化”的设计育种构想,解锁了亚基因组用于纤维品质改良的潜力;破解了二倍体和四倍体棉花纤维品质平行育种选择的遗传调控基础,提出了优质棉材料创建的新途径。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于2022、2023、2024年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期刊。

近5年,在学院领导和团队的帮助下,我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育种应用紧密结合,要做“有用的研究”,服务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我将功能位点转化为分子标记,开发棉花60K功能位点基因芯片,面向棉花主要产区-西北内陆棉区合作育成“华新103”等国审优质棉花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棉花种业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材料。

近5年,我认识到了科普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光明网和中国农学会开展的“生物育种知多少”系列活动,以“生物育种的未来:何以衣被天下”开展生物育种科普直播讲座;积极参加由“科普中国”和中国作物学会组织的科普活动,以“新疆棉:快乐植棉、科技植棉”为题拍摄视频科普棉花科研工作,为“中国棉花”发声;主持“东湖论坛”生物育种青年科学家论坛圆桌论坛,研讨如何面向世界生物育种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如何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生物育种高端人才。

我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凝聚着学校、学院和师长们的关心和关怀。刚开始参加工作,课题组人员短缺,老师们有求必应、无私帮助,特别感谢团队张献龙教授、朱龙付教授、金双侠教授等将自己的学生交给我一起培养,因此迅速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小组,自己与这些科研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成长。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启思未来,我感慨万千。我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永葆育人和科研初心,聚焦“环境方差”如何影响纤维品质等科学问题,培养棉花遗传育种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棉遗传解析与基因组育种创新群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顺利召开。

审核人 周雄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