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深度报道/ 正文
王歌:有始有终地为建始创造价值

【编者按】2020年,学校选派了4名博士作为第九批省派“博士服务团”成员走进恩施,开始了在恩施州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4位博士立足自身专业优势,转变身份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付真情办真事,做实事办成事,建立特色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协助搭建企业科技平台,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用科技成果帮助老百姓满起米袋子、鼓起钱袋子。南湖新闻网即日起将陆续刊发4期系列报道,讲述4位博士“转变身份与祖国同行,用心用情为人民奉献”的故事。本期将报道公共管理学院王歌老师依托专业优势,有始有终努力为建始创造价值故事。

“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既要带来社会价值,也要实现人生价值。”自2018年王歌来到公共管理学院任教后,他便参与到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工作中。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对口支援贫困县项目,王歌在2020年8月成为第9届湖北省派“博士服务团”的一员,挂职建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王歌说,这是一次为基层做些贡献的好机会。“在职期间,我围绕当地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为做好整体规划任务,王歌和同在公共管理学院的杨钢桥教授、赵微副教授等多次下乡,前往高坪乡花硒谷和龙坪乡楂树坪展开调研。忙的时候,王歌和同行人一天要奔赴三个乡进行实地观察。

武汉到建始将近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每次下乡王歌会调研大概1至2天,下乡的交通不便,会耗费大量时间在路上。而挂职的青年教师通常也会安排教学课程。青年教师的考核压力较大,王歌在教学和挂职工作中不断地来回奔波。2021年春季学期王歌共排有6门课程,其中本科生4门,研究生2门。王歌就这样来回奔波在武汉、恩施,既得保证教学质量,又得保证顺利服务恩施。但王歌没有怨言,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愿意多下乡。他认为只有大量下乡,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到当地需求。在住宿期间,王歌还和民宿老板进行交流,了解该地区的环境情况、基础设施。

当然困难的还不止于此,如何培养农村发展专业人才也是摆在王歌面前的现实问题。许多农村地区渴望专业人才,而政府部门专业人才稀缺,也就只能将项目外包,政府采购项目,但还得评估实际项目成效。2021年1月,华中农业大学与建始县签订了合作协议书,计划建立区域性教学科研基地,培养农村发展专才。王歌认为机会来了,在安排培养人才时,他立足协调好学生专业和当地情况的关系,具体考虑到选题、人数、住宿等方面。他说虽然想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但也不能给当地人带去困难,王歌笑称,我们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摸索、积累经验。

在当地任职时,王歌通过调研学习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切身有感。为将它梳理成理论观点,起到宣传作用,给其他农村地区做出表率作用,王歌在请教杨钢桥教授后,前后共花五个多月才构思完成这篇文章。令王歌开心的是,理论观点文章一篇不仅在《中国自然资源报》上发表,还在去年12月得到学习强国平台的转载。

而从高中起就收到来自社会支持的王歌,也想在事业有成后为社会提供帮助。恰逢当地建始中学邀请王歌做讲座,他便在今年4月为高一年级同学阐述有关科技前沿事例,并让他们完成自身职业测试,进行职业分析。在场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讲座结束后还不断有同学向王歌请教问题。“这让我感觉到我时刻与祖国同行,为社会带来价值。”王歌说道。

在任职期间,王歌所在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出的全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在评比时获得恩施州第三的成绩,王歌感到一点遗憾。尽管已经离职,王歌仍然想将这个方案进一步完善,“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任职虽有周期,但我还是想继续协助当地完成这个工作,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的最好。”

2021年9月,王歌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博士服务团”名单中。作为湖北省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王歌继续出发。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段明莉 审核人 赵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