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狮山时评/ 正文
【言论】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重要讲话。4月25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发展好哲学社会科学,“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今年,《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印发,明确提出要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有组织科研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系列文件精神,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主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为靶心,服务“国之大者”。要积极作为、主动对接,以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这既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还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当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等,都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做好人才支撑、学理支撑、智力支撑和话语支撑,这是现实的需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有将个人学术志趣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来总结独创性的新实践、提炼学理性的新理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内在的需要。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在竞争日趋激烈、大国博弈常态化的今天,我们已经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挨骂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更多权威性影响力的学者来争夺话语权,有更多重大标志性成果来彰显软实力,这是客观的需要因此,有组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心怀“国之大者”,围绕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以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为核心,提高创新效能。有组织的科研并不否定研究中的自由探索,而是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以集群攻关、重点培育和交叉融合的科研观念和组织模式,来充分发挥专家的好奇心和知识能力,提高创新效能。首先,有组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单兵作战。要集中优势力量,凝聚大团队、争取大项目、组织大任务、建构大平台,从而形成科研集群力量,构建更加有生命力的学术共同体,由以个体兴趣、习惯等为驱动的繁星模式,向具有理论中心点、形成理论向心力的星系模式转变。其次,有组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撒胡椒面”。要以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高校人才、学科、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为基础,瞄准“名师、名库、名篇、名著”开展有目标、有侧重、精准化、长线式的培育,力争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活力的研究机构和智库、推出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再次,有组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扎根中国大地,深入开展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探索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双碳”减排、健康中国、国家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同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学科体系完善。

以深入开展资政启民伐谋为重心,增强服务能力。有组织科研创新链条的终端在于成果的推广转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不断提升咨政服务能力,解决真问题,做出真贡献。要积极开展咨政研究,为助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思与谋。坚持“四个面向”,突出校本特色,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系统化咨政研究,不断提升政策建议的预见性、政策评价的精准性,推动研究成果的社会化传播,推动进入选题指南和制度安排,成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主动开展理论宣讲,为研究阐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鼓与呼。深入挖掘实践、参与实践,针对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三结合,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员和践行者。要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传播,为塑造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奔与走。在激烈斗争的国际舆论场,谁的思想理论体系引领力强,谁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现实解释力强,谁就拥有更大主动权主导权。应积极投身国别与区域研究、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观点、方法的互鉴与共享,将高校人才、研究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让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方案和主张深度影响国际学术界和海外决策圈,成为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引领时代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以有组织的科研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必将大有可为。我们要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同呼吸,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更多华农智慧和华农力量。

(本文作者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涂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