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学校举行了2011年学校下半年工作部署会,就新学期各项工作进行部署。校党委书记李忠云在会上回顾和部署学校工作时指出,体育运动有助于丰富校园生活,健全学生人格,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体育精神的弘扬。
笔者亦认为,每一所大学都有不同的校训,彰显着各自的追求和风格,而体育精神更像是大学共通的底色,因为在强身健体之外,体育带给青年人的,还有品格与精神层面的塑造。时逢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落幕,舆论之声又一次聚焦于大学体育精神该如何塑造和传承的话题上,学校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弘扬体育精神,构建大学品格”的工作理念,也可谓适逢其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说:“体育对人的道德发展至关重要,奥林匹克之美可给人的创新、勇敢、果断、尊严、自信和责任感等素质以启发。”这正是对体育价值的深刻认识。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提出这一主张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育内容。蔡元培主张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公民道德修养。他在主持北京大学校务工作的第一年,就成立了“北京大学体育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认为,人类社会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等价值观念往往在大学中形成并发展,而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有助于形成一所大学的文化品格。因为体育精神代表着一些公认的人文价值,比如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控制能力、社会准则等。
但现下看来,虽然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学生应当“每天锻炼一小时”,虽然有些竞技体育项目搞得热火朝天,可是,在整个教育格局中,体育仍是非常薄弱的方面,现实中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比比皆是。
就学校而言,近年来体育教学、群体活动、竞赛训练、场馆建设等体育工作日渐广泛和深入,但也暴露出了高水平运动队投入欠缺、体育场馆设施人均不足、群体活动受众不甚积极、学生体育心理缺乏引导等问题。
精神寓于运动。改变这种状况,仅仅靠要求、提倡、喊口号是不够的,而应当加大投入,大力弘扬体育精神,使体育不仅是一门课,不仅是一项或几项运动,而是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精神的塑造,来自运动习惯的养成。如何通过俱乐部制体育课程、群体活动、学生体育社团引导学生建立兴趣,积极参与,健全人格,则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
总之,学校“弘扬体育精神,构建大学品格”的工作理念在当下不啻是一个号召,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让体育精神浸润大学校园,让青年在运动中提升自我,这是一所大学构建文化品格、跻身一流队列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言论】也谈大学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