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首页/ 社会服务/ 正文
【特别关注】时隔43年,他们再次为土壤作“体检”

“将头脑中的知识真正地投入实践,这一刻,我懂得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

“三普工作是千千万万农户认可且打心底觉得对他们有益的事情,一想到这,我感到浑身能量满满!”

“将华农智慧和力量注入到四十年一遇的土壤普查事业中,让土更沃,让情更深!”

……

从试点到推广,从背后到一线,从实验室到试验田……2022年起,时隔43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再次展开,华中农大师生再度把脉土壤。立足农林高校专业优势,面对时隔多年的“再会”,我校师生厚植“沃土情深”情怀底色,广泛投身普查一线,肩负起土壤普查重任。

“三普”有个“智囊团”

“对于我校教工而言,三普工作以‘国家’和‘湖北省’两个层面展开。”据方案显示,本次土壤普查战线长、任务重、技术性强。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初步匡算,包括采集、测试、质控、技术指导、成果汇总等,总共要动员17万人左右,单看组织层面就是一项“大工程”。因而科学的制度、周密的组织、有效的衔接至关重要。

我校教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主动参与组织任务,携农业智慧投身全国土壤普查顶层设计和日常运转。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担任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蔡崇法担任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顶层设计组专家、外业技术专家组华中片区组长,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谭文峰担任湖北省土壤普查办副主任、技术专家组组长,多名教师在各级组织层面任职。

“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张海涛教师团队牵头组织《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省级实施方案》编制,反复探讨最终成为全省普查工作开展最基本的依据;王天巍教师团队主持湖北省二普土壤类型名称的校准工作,历时数十余天整理并收集湖北省各县土种志80余本,编制了《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暂行分类系统(草案)》,成为湖北省土壤普查的技术基础;郭龙教师团队奔赴中国农业科学院参与全国剖面样点布设校核工作,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形成了科学严谨的全国土壤剖面样点布设方案及校核方案,为全国规范、统一开展普查建立标准……

张海涛汇报湖北省土壤普查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情况

张海涛汇报湖北省土壤普查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情况

“制订方案期间,我和4、5个学生在保密机房里工作,一待就是一整天。”郭龙回忆道。从早8到晚10,郭龙都和学生们待在一起。工作的地方没有办公室,中午他们在走廊简单结束午饭后,便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为了延长工作时间,他们经常请求管理员“尽量晚点关灯”。“这项工作需要脑力、技术、体力几个方面的支持,我们顶住了工作压力,最终圆满接受了各项参数的审查。”郭龙说。

“我们的工作场所是一个楼道,大家都蹲在那里整理土壤样品进行转码,常常工作到忘记了时间。”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张丽梅老师是实验室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土壤普查的内业检测质量控制部分。据她回忆,2022年的国庆节,他们第一次对土壤样品进行了转码。那时,三普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张丽梅与同事边学习边工作,一点一点学习技术规范流程。

我校还有3人参与国家级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6人担任《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编写委员,2人参加国家部署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开发,15人参与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技术专家,10人加入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工作组,派员全职入驻办公室维持日常运转,从神州大地到荆楚大地,搭建起了全国土壤普查的技术和运转桥梁。

既是“指挥员”,又是“普查员”

2022年8月,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采样启动仪式暨剖面采样技术培训在天门市举行。我校谭文峰、王天巍、张海涛、陈家赢、郭龙等教师对来自全省县市外业采样团队的一百余人进行土壤外业调查采样技术培训。自此,全省土壤普查各环节技术培训陆续启动。在技术层面,我校是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核心支撑单位,我校教师作为重要的技术专家,参与到每一场授课培训中,无一场缺席,将守护土壤、探索土壤的理念和经验传播到每一片田间地头。

蔡崇法教授为湘鄂赣采样人员带来实操培训

蔡崇法教授为湘鄂赣采样人员带来实操培训

除了技术培训外,我校教师们躬身田间,无论年龄长幼,实现全员下地、全员一线。

“烈日当空、两地奔波、顶住压力、同甘共苦。”这是郭龙老师在参与三普一线工作中的“关键词”。去年国庆假期,郭龙与两位学生和一位当地老乡在天门市进行土壤普查外业剖面调查。“当时的气温达到了39度,野外基本没有树荫,经过一天的暴晒,大家承受着恶劣的环境,没有一句怨言”,郭龙回忆道,“有些学生做的工作甚至比我还要多,但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郭龙副教授在天门市采集剖面样品

郭龙副教授在天门市采集剖面样品

这是我校教师团队为尽快探索试点经验的缩影。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抓质量抢进度,战高温、抢先机,挖下了全省剖面调查“第一锹”。共计完成天门市试点调查33个剖面样点,既推动了试点区的外业调查,也为后续全省铺开调查提供了示范,探索了路径。

陈家赢副教授在天门市采集剖面样品

陈家赢副教授在天门市采集剖面样品

“保证进度、保证质量,互相关照、同甘共苦。”这是资环学院朱俊老师对于土壤普查工作的态度。6月份时,朱俊正带领两名学生在野外做调查。“6月地里草比较多,我总是担心有蛇,于是我每次都拿着工具走在最前面。对于这些事,学生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朱俊说,“后来,有一次我们在野外调查,那天下起了雨。学生在采样,我就去踏勘,把鞋子和衣服都淋湿了。”

据朱俊回忆,在野外取样过程中,每个样点大概有三至六层土,他们总共会取下大概五十公斤土供记录。“野外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经常用干粮当作午饭。经过一整天的高速运转,晚上回到酒店,大家累得倒头就睡是常态。”他说。“朱老师参与了大量三普现场外业工作,经常工作到连花钱请的工人都想回家了,起早贪黑,不辞辛劳。”资环学院刘成帅老师说。

黄丽老师带领学生投身采样

黄丽教授带领学生投身采样

在试点收尾阶段,专家发现试点成果存在大量内容需修订整改,而距离向国务院全国土壤普查办汇交成果的日期已近在眼前,整改任务“谁来做,谁能做,谁肯做”成为迫切需要确定的问题。时间紧、任务重,谭文峰教授决定:“由我们来做!”十几名老师、硕博研究生临危受命、迅速集结,召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大学等技术单位组建专班,承接修订任务。经连日挑灯夜战、反复技术探讨、一次次勘察核验,最终顺利、及时地完成了修订工作。在此后的全国试点成果评选中,湖北省试点成果获评优秀。

试点结束后,我校教师积极承担我省山区、偏远地区等技术难度大区域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扬了能吃苦、肯奉献的土壤工作者情怀,每个人都是最平凡的普查员。

开挖“宝藏”,沃土情深

4月1日,在我校承办的华中区2023年土壤普查技术培训现场,谭文峰教授正在挖好的剖面点位前参与实训,汪明霞、汪善勤、王军光、付庆灵、郝蓉等教师一同参训。

全国土壤普查办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监督考核,在这其中,有一位年轻的“考官”——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2014届土壤学毕业生吴华勇,而他考核的对象就是他曾经的老师们!他们因“土”相会,多年后,又因“土”重聚。“规范的操作、严谨的辨识”,在今天师生共同参与的考核现场,他们展现出土壤工作者独有的默契。

谭文峰教授参加剖面调查实训

谭文峰教授参加剖面调查实训

今年6月、7月,我校教工组建十余只小队分赴全省乡镇进行实地踏勘、样点校核,此时,谭文峰教授的导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退休教师刘凡教授也穿上了野外行装,投身到校核工作中,一代代土壤工作者在“土”这件事情上,凝结出传承不断的情怀。沃土情深,早已成为土壤工作者们不言而喻的独有浪漫。

“土壤普查要将专业性、灵活性、原则性结合起来。”胡红青教授提到。在三普工作中,胡红青教授担任了内业、外业多项职务,经常带领学生下地采样,与学生同吃、同干。“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讲,哪怕进程慢一点点,我也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实践。这次土壤普查工作,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吃苦精神和劳动意识都是非常好的锻炼。”胡老师说。

胡红青教授野外调查,传递“乐观积极、享受工作”的态度

胡红青教授野外调查,传递“乐观积极、享受工作”的态度

资环学院博士生吴刚曾跟随导师胡红青参与三普工作。他回忆起师生一起穿着雨靴、雨衣在雨中“挖宝藏”的画面;回忆起午餐时间,老师们和学生们一块坐在田间地头吃着盒饭说笑的画面……“‘挖宝藏’是我们学生之间互相鼓励打气的玩笑话,其实就是挖土。”吴刚说道。“乐观积极、享受工作”,这是胡红青教授团队互相传递的工作态度。

师生抢抓进度,夜间开展调查

师生抢抓进度,夜间开展调查(供图 资源与环境学院)

我校师生立足专业、投身一线,将华农智慧和力量注入到四十年一遇的普查事业中。让土更沃,让情更深,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普既是国家调查研究的需要,也是师生实践锻炼的新过程,参与三普让我对土壤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如何做好“四个面向”与有组织的科研,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会成为一个重要切入点!”谭文峰教授说道。“参与三普的过程也是和广大农民朋友深入接触交流的过程,知道他们的需求和难点,有助于把握科研的方向和重心,更能将科研的学问写到田间地头,写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郭龙老师深切地说。“三普工作意义重大,能够参与到其中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幸事。”朱俊老师说道。“三普工作是国家对于国情的调查,能够参与其中,我们都感到十分荣幸”,张丽梅老师提到,“对我个人来说,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我知道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定会尽力去做好。”

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于2022年2月启动,是自1979年第2次普查后时隔43年,再次对我国土壤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一次全面体检,是摸清土壤家底、掌握土壤现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工作,掀起了一阵普查热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已进入全面铺开阶段。我校教师将一如既往,运用专业知识,担起普查重任,广泛投身一线,续写与土结缘的故事。

(本文作者系通讯员 刘成帅 学通社记者 孟丹琼 审核人 王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