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人才培养/ 正文
【两优一先】吴德凯:站上讲台就精神焕发

【编者按】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旗领航、堡垒健强是党建工作充满活力的写照。近日,学校2024“两优一先”评选结果揭晓,各单位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湖新闻网特推出【两优一先】系列报道,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激励全校师生不断强化进的意识、振奋进的精神、展现进的作为,以质图强、融创致新,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奋力创建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暑假即将来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德凯并没有多少期待,反而略感失落……

2024年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吴德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系主任,从教十年来先后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形式逻辑》《自然辩证法概论》等7门课程。在他心目中,课比天大。“三尺讲台系国运,一名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业务功底、渊博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这一最光辉的职业。”而这些标准正是他的职业追求。

吴德凯老师专题讲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通社记者 周丹丹 摄)

吴德凯老师专题讲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通社记者 周丹丹 摄)

吴德凯深知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为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他不断钻研教学艺术,创新教学方法。以《马原》课为例,他在教学设计中搭建了“一体两翼”的内容体系、构思了“起承转合”教学过程、配置了“2+20+P”课程模块、融入了多种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基于这种教学设计,吴德凯的课件一直在更新,有时直到上课铃响起,他的课件才定稿,讲义内容今年和去年不一样,上节课和下节课不一样,不同专业也不尽相同。

以“打造让学生喜爱、受益终身的思政金课”为目标,吴德凯总是不遗余力地“磨课”。“教学是个无底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要有教无类,更要因材施教。”他主持的《马原》课入选了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湖北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名师示范课堂,他个人也获得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等荣誉。

吴德凯讲课有个习惯,声音洪亮,激情澎湃,有时候大冬天只穿一件单衣、“挽起袖子”讲。他很享受与学生眼神交流、启迪智慧的感觉,人越多,他讲得越兴奋。有领导提醒他要保护嗓子,注重可持续发展。同学们评教说,他是“用生命在歌唱”。

他的课堂,常常出现抢座、蹭课、签名现象。不少同学给他留言说,吴老师的课非常有趣,改观了他们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陈子腾同学给吴德凯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我上课从来都是坐第一排,我曾经都不需要抢座位,因为大部分课前排的位置总是盈余,可在您的课堂上,抢占前排竟也有些难度……您的课让我堂堂有收获,次次不划水。”

占座现象(通讯员 梁婷玮 摄)

抢座现象(通讯员 梁婷玮 摄)

一名男生因特别喜欢吴德凯的讲课风格,还带着女朋友一起来听课,结果女朋友也被“圈粉”。石河子大学交换生江帆对吴德凯的课早有耳闻,提前一个学期向他咨询开课时间,表示自己一定要把时间留给他的课。

一名学生蹭课后将感想发到社交媒体上

一名学生蹭课后将感想发到社交媒体上(网络截图)

文法学院唐雪婷同学表示,《马原》课是她上过得最开心的课,她还给吴德凯创作了一幅漫画,并向吴老师要了签名。而每学期最后一次课上,排队向吴德凯要签名的现象已成为常态。

唐雪婷为吴德凯创作的漫画

唐雪婷为吴德凯创作的漫画(唐雪婷 供图)

同学们找吴德凯签名

同学们找吴德凯签名(受访者 供图)

课堂上的吴德凯声如洪钟、气场强大,课下的他却温和细腻、体贴入微,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凯哥”。吴德凯领衔的“狮山马车夫”名师工作室打造了经典悦读会、行走的课堂、哲学转角、虚拟思政空间、微信公众号和B站“六位一体”思政教学新平台。在这里,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不少同学因情感问题、心理问题、成长困惑等在平台上求助,“凯哥”都会与他们沟通心灵、启智润心。

吴德凯老师与同学们探讨有关青年困惑的话题(学通社记者 姚乃文 摄)

吴德凯老师与同学们探讨有关青年困惑的话题(学通社记者 姚乃文 摄)

尽管爱讲、能讲、会讲,但在吴德凯看来,身教胜于言传,他坚信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于是,课余时间吴德凯还担任学校“青马班”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习班”导师、研究生班主任等。他与同学们一起读书,讨论,上“行走的思政课”,在“狮山马车夫”微信公众号互动……

外国语学院钱诗奥同学经常向吴德凯请教问题,后来跨专业考研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她说,正是《马原》课让她得到了知识启蒙,帮助自己做了这样的决定。一名同学在课后感言里写下:“日后在某些迷茫的时刻,吴老师在讲台上铿锵的样子,将成为前行的勇气。”

在马言马,好马当先。作为系主任,吴德凯甘于担当奉献。排课时,他将一早一晚的课排给自己,中间的时间段留给同事。考虑到年轻教师工作繁忙,他总是给自己压担子,平均每学年7个课堂,课时量排在全校前列。他还担任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员、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评委,指导一批教师在“青教赛”“教创赛”中取得好成绩。

“同样的课程一天重复好几遍,怎么保持激情?”面对记者的提问,吴德凯说:“时间变了,对象变了,每一个课堂都是全新的,每一双眼睛都是独特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暑假有什么安排?”记者问。“暑假不那么让我感到幸福,我还是喜欢有课上,一站上讲台,我就精神焕发。”吴德凯解释了自己不期待暑假的原因。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晏华华 审核人 程华东)